县林茶局全力做好春茶开采保障服务工作 一是优化服务保障。为9家茶企申报春茶生产融资1220万元,协调电力、交通及信息服务等工作,开展整顿规范茶叶市场秩序百日行动,确保春茶生产安全平稳运行。二是组建测报队伍。从3月上旬开始对全县9个观测点的天气情况、茶树芽叶生长情况等进行观测,并向市林茶局、市农科院等单位报送观测点日报告,指导全县茶农、茶企适时采制信阳毛尖茶。三是抓好茶园管理。组织技术专班深入茶园现场指导茶企、茶农早施催芽肥、清沟排渍、适度早采、谨防“倒春寒”发生等技术要领。至目前,全县进入采摘期茶园面积共18.6万亩,提前开采的无性系品种面积达到5.35万亩,平均亩产鲜叶35斤,平均亩产值达到3500元。
(林茶局)
县农业机械化技术中心着力提升农机年度检验率 一是强化宣传。及时下发《2021年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年度检验的通知》,在电视台重点时段播放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年度检验通知,扩大年检工作知晓率。二是提升效能。农机监理员在开展检验工作的同时与农机手签订《安全生产承诺书》,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。加大农机执法检查力度,突出查处未经检验合格拖拉机、联合收割机参加作业生产,推进检验工作。三是优化服务。常态化开展送检验进村入户,落实上门服务,方便广大农机手参加检验,节省农机手时间,节约农机手费用,有效提高农机手满意度,努力提升年检率。目前,已进村入户检验拖拉机117台、联合收割机42台,分发宣传册600余份、《“平安农机”倡议书》124份,签订《安全生产承诺书》124份。
(农业机械化技术中心)
县文广旅局切实维护清明节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一是营造氛围。重点从防控疫情、抵制不合理低价游、避免餐饮浪费、遵守公序良俗等方面进行宣传。在各旅游场所公布旅游投诉电话12301,向各旅行社、星级宾馆、民宿、景区等场所发放宣传手册。执法人员督促各场所利用公益宣传海报、板报等做好文明旅游宣传。二是强化监管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通过明察暗访对旅行社、星级宾馆、景区等经营场所进行排查和现场检查,针对突出问题,主动找寻问题线索,严查不合理低价游、未经许可开展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,并对各经营场所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。三是加强引导。组织志愿者在景区为旅客提供服务指引,提醒游客文明就餐、积极践行“光盘行动”、遵守公共秩序,爱护公共设施、文明观景,展现新时代游客风采。
(文广旅局)
白雀园镇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,全力推进乡村振兴。一是强化组织领导。成立油茶产业党支部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,收集整理各村种植计划,确定各村种植任务。目前已有15个村发展油茶产业。二是加强技术培训。邀请油茶种植专家到各村进行技术培训,对于成片种植油茶的,鼓励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技术。统一整地方式,明确油茶树苗行距配置,首次指定栽种间距为“3*3”或者“3*4”,确保“种下一株苗,长成一棵树”。三是坚持造管并重。明确镇、村与种植户管护责任,落实管护措施,建立长效化管护机制。对油茶种植情况全面督查,严格落实奖惩措施,确保全域油茶计划顺利完成。至目前,全镇共发展油茶近2万亩,新栽种油茶面积8300余亩,新栽植油茶树苗株数达58.1万余株。
(白雀园镇)
文殊乡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该乡大力发展产业,带动群众增收。联好“一根线”,开通了邮乐网、云书网、金融e站等电商销售渠道,培养了一批乡村带货主播,把“咸麻鸭蛋”、生态稻虾米、茶叶、油茶油等农产品销往全国。养好“一群鸭”,作为全国麻鸭的原产地,扶持麻鸭养殖龙头企业-金合欢林茶专业合作社,建成集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模式,通过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方式,带动全乡329户贫困户增收。栽好“一亩茶”,在原有2.4万亩油茶种植的基础上,新开挖茶园4000亩,带动13个村农户增收。现在全乡“多彩田园”农业产业示范工程达到34家,产业带贫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l00%。唱好“一台戏”,以该乡花鼓戏班、皮影戏班等“非遗”表演队伍为班底,逐步整合全县民俗艺人等资源,发展传统文化产业,助力经济社会发展。
(文殊乡)
北向店乡三举措稳就业促增收 一是强化宣传助就业。组织乡人社中心、工会、民政、扶贫办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,通过乡村大喇叭、微信工作群、流动宣传车、固定宣传栏等全方位宣传招工信息,提高群众知晓率。截至目前,共开展固定宣传活动7次,出动流动宣传车30余次,提供就业岗位信息260余条,发放宣传资料3800余份。二是援企稳岗扩就业。以“春风行动”等现场招聘会为有利契机,积极对接待遇好、实力强的企业来乡招工,扩展“双选”渠道,促进企业与务工者有效对接。共组织3场招聘活动,参加人数达2100余人次,现场求职人员签订意向书260余份。三是提升服务快就业。以包村工作组、驻村工作队为主要力量,上门进行就业指导服务,帮助选择合适就业岗位。同时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,有效提升群众就业创业技能,受益者达3400余人次。
(北向店乡)
殷棚乡多层次发展完善特色旅游网 一是发展绿色旅游。该乡立足实际、科学谋划,建设以养殖、种植为主,休闲与农耕体验为辅的楠塬荷香生态园和神山岭田园综合体。吸纳周边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,帮助24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。二是发展红色旅游。兴修殷区起义纪念碑,整修通往钱小寨土路基21公里,修筑钱小寨环山公路6公里,立项土楼村旅游接待中心建设。三是发展特色旅游。规划建设4A级景区五岳抽水蓄能电站。确立打造“特色旅游小镇”的自身定位,对集镇街区进行绿化、亮化,打造精品小游园两处,完成街道路面4.5公里计3.6万平方米的“白改黑”工程,徽派特色农贸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。
(殷棚乡)
凉亭乡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该乡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,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,大力推进“两茶两水三路一小镇”建设。持续强化项目建设,初步形成以茶叶、油茶、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导的三大产业。以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点支撑,以打造特色经济作物全产业链为发力点,探索“多彩田园”发展新路径。培优做大产业品牌,成立新天地生态林茶专业合作社,按照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运营管理模式,吸纳在家农户为合作社社员,另招收附近村庄200余名剩余劳力为基地产业工人,种植兼具经济与景观价值的油菜、油茶、花生油料作物和迷迭香、苍术、颠茄草等中草药才。其中,种植迷迭香600余亩,亩产高达1200公斤,每亩净收益二千余元。
(凉亭乡)
南向店乡推广实施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 该乡及时成立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专班,组织协调农技人员40余人,按照“科学植种,绿色防控”新理念,积极开展小麦蚜虫生物防治、小麦病害药剂防控等应用作业。针对前期连续阴雨天气以及麦蚜、条锈病、赤霉病等病虫害情况,走村入户广泛宣传,引导农民科学选用、栽种防虫害麦种,定制调配适宜的杀菌剂、杀虫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物资。利用3台无人机搭载实施“一喷三防”作业,飞防作业采取就近、连片、连续原则,定人、定面积、定责任,划片联防到户。至目前,该乡3000余亩小麦已全面实施绿色防治,形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试点,有力保障粮食丰产增收。
(南向店乡)
寨河镇抓好试点示范建设美丽乡村 该镇以杜岗村为试点,以“三农”工作为抓手,着力建设美丽乡村。一是整村推进绿化工作。以“经济林”为着力点,选取日本甜柿、软籽石榴树、极早熟黄肉桃和大红袍花椒四种树苗,在陈围孜、大杜岗等7个村民组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种植约30亩。树苗结成果实逐步形成产量,美化环境的同时助推群众增收致富。二是大力发展“三百生态园”。规划建设茶园、果园、花园等生态园区各数百亩(简称三百生态园),其中茶园600余亩、油茶200余亩、碧根果300亩、板栗300亩、百花园200亩。该项目的实施解决近40名劳动力的常年就业问题,实现200余人的季节性就业,年就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上。三是健全环卫设施。规划新建垃圾池,力争实现全覆盖。通过发放宣传单、张贴宣传海报、悬挂宣传标语、印刷宣传墙标等方式,培育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、公德意识、环保意识。
(寨河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