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出新 凝心聚力
——光山县助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
去冬今春以来,光山县因势利导,开拓创新,务实重干,奋力开创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一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助力乡村振兴
一是制定《光山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实施方案》,探索“茶园、果园、花园、菜园、游园”五园模式,利用自然地形,因地制宜,同步开展“三级联创、五园同建”村庄绿化行动,让农村绿起来、农民富起来。二是成立五个技术指导组,分片区开展技术指导,确保造一片、成功一片。三是打造特色街边“游园+小品”,全县利用清闲空地,打造街边游园、小品建设600余处,完成“五园模式”造林绿化1830亩。文殊乡东岳村在荒芜的坡地上栽植柏松、空地上围竹篱笆,打造“油茶园”“月季园”“玫瑰园”“桂花园”“鲜桃园”,昔日的荒草地变成了今朝的“百花园”。
二、适应财政金融政策变化,创新多元投资模式
林业具有周期长、见效慢、比较效益不高的特点,随着时间的推移,资金匮乏、后劲不足愈发彰显,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。为此,县财政每年安排整合涉农资金近3000万元支持国土绿化,撬动多方资本投入林业产业发展。目前,我县投资林茶业的模式主要有:一是公司(包括合作社、大户)+基地+农户模式。光山县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余峰,2018年回乡注册了光山县德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。2019年至2021年在槐店乡陈洼、槐店等村新建油茶种植基地近4000亩,带动周边农户流转土地、参与务工。去冬以来,又在基地周边流转残次林、杂灌林近2000亩,新开挖油茶造林整地17000余亩;马畈镇观五枚小杂果合作社易善康,在马畈村新开挖油茶造林整地1200余亩。二是国有平台公司+基地+农户模式。近年来,我县积极引导县国有平台公司参与国土绿化。2020、2021两年,县交投公司实施国储林项目在农发行融资3.2亿余元(其中2022年落地贷款4000万元),完成营造林6万余亩。去冬今春,该公司提供法桐、水杉等树木近70000株,保障国、省、县道的绿化需要。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两个更好”重要嘱托,2019年,县政府成立了油茶公司,利用国开行贷款专司油茶产业发展,现已完成油茶新造林1万余亩。2022年,选取殷棚、罗陈、仙居三个乡镇,流转林地2000亩,整地1800亩,栽植油茶800亩。同时,该公司还借鉴“蓝田模式”,协商收购司马光油茶园,实施油茶低改项目,助推油茶质量整体提升。县城投公司选取文殊乡壮山村,利用废弃矿山发展油茶林地300亩;县农投公司选取高标准良田项目区、以及“塘、河、坝”四周适宜地块,广泛种植大规格油茶树苗,织密田间林网。三是村委会+基地+农户模式。鉴于林权制度改革后,林地到户不易形成成片基地的实际,乡村两级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路子。南向店乡王店、陈墩等村,采取“村委会统一整地、统一供苗、统一造林,分户管理”模式,把群众组织起来,把社会资金利用起来,实现造林规模、质量双提升。去冬今春,王店村实现新油茶成片造林400亩。四是村组宣传发动+千家万户齐发展模式。围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政策,制定《光山县2022年全民油茶实施方案》,实施《房前屋后栽植一亩油茶的全民油茶计划》,层层发动、村村铺开,新完成油茶造林面积达1830亩。其中,晏河乡付店村利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清理出的房前屋后空闲地,村“两委”组织统一整地、购苗、栽植油茶600余亩。
三、响应高质量发展要求,推动三产融合发展
光山县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,着力打造油茶造林产业亮点,一体推进造林护林扩面积、补短板、稳提质,助推形成油茶育苗、种植、加工、产品研发、茶旅融合的全链条产业。一是扩面提质两不误。去冬以来,全县完成造林整地3.2万亩,造林1.82万亩,其中栽植油茶1.3万亩;高标准完成低产林改造任务6000亩(司马光油茶园)。同时,协同发展林药、林粮、林蔬、林禽等兼作模式的林下经济,以短养长,质效并举,提高经济效率。二是茶旅融合共发展。引进棕榈集团,以司马光油茶园为中心,投资2亿元,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,配植乡土树种,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油茶公园。三是产学研齐推进。2月17日,楼阳生书记到光山县调研提出了“把油茶产业做优做大、做到极致”的重要指示。为落实楼书记指示精神,光山县积极引入科研机构,建设油茶科普宣教中心,邀请专家学者,不断开发新技术、打造新品牌,力促实现产学研一体化,推动油茶产业延链、强链、补链。目前,由河南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所联合研发的“玉肌汉方”牌山茶油系列日化产品已成功上市,市场前景广阔。